[ 首頁 ] [ 報考 ] [ 師資 ] [ 課程 ] [ 修業 ] [ 設備 ] [ 常問問題 ] [ 網路資源 ] [ 研究生 ] [ 網頁搜尋 ]
常問問題集
- 入學前之參考資料
-
什麼是學程?
-
什麼是生物資訊學?
-
為何要學生物資訊?
-
為何要報考陽明大學?
-
要考生物資訊學程,該報考哪一研究所?
-
如何解決交通問題?
- 報考資格與考試內容
-
參觀本校生物資訊學程各實驗室的方式?
-
報考生物資訊學程要具備哪些資格?
-
入學考試科目中電腦概論的準備方向?
-
國外學生如何加入學程?
- 入學後之參考資料
11.學生物資訊要有好的資訊學背景嗎?
12.學生物資訊需要甚麼生物學知識?
13.學生物資訊要做實驗嗎?
14.學生物資訊有出路嗎?
15.如何選指導老師?
16.如何學習生物資訊學?
17.生物資訊學的參考用書?
18.什麼是生物資訊學會?
19.什麼是個人電腦叢集?
20.在哪裡有生物資訊電子論壇?
21.生物資訊學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會議?
22.什麼是實務課程?
IV
入學後之相關事宜
- 甚麼是學程? (回目錄)
學程與科、系、所的主要差別,在於學程是一個任務編組。它能靈活地將有相似專長的師資聚集在一起,因應新的潮流或趨勢。它本身並不授予學位,例如不同系、所的同學均可修習教育學程,只要修畢學程中所要求的課程即可。目前本校有生化所、遺傳所、醫學生物技術所、衛生資訊決策研究所參與生物資訊學程,為讓未經研究所入學考試進入學程的同學亦有機會修讀本學程,於每學期註冊前,接受在學生申請加入生物資訊學程。
本校所規劃的學程的規劃與大家熟知的教育學程等不同。教育學程是以主修之系所為主,需修畢學程所要求之最低學分;而生物資訊學程是主修生物資訊學,且須符合各所之畢業要求,因此畢業的同學是真正具有生物資訊專長的專才。此外,生物資訊學程另有實務課程與論文之要求,且有在學程至少修業一年之規定,這與教育學程只要求修課是不同的。在畢業時,同學將取得各所之學位及由教務處發出的生物資訊學程修業證明。
- 甚麼是生物資訊學? (回目錄)
嚴格地說,生物資訊學是以研究生物學為對象的「資訊學」,而資訊生物學則是利用生物資訊學之技術,解決生物學上的問題的學門,因此它是「生物學」的一種。前者的研究重點在於分析工具的發展、資料庫的建立與使用者介面的開發。後者則強調整合、分析資料庫中的生物資訊,尋找致病基因,預測基因的功能等。
陽明大學素以生物、醫學見長,本學程之重點在「資訊生物學」。可是要做資訊生物學研究,必須有生物資訊學的基礎。而且大部份的人,並不瞭解生物資訊學與資訊生物學的差異,而將其統稱之為「生物資訊學」。因此本學程仍命名為「生物資訊學程」,以免重蹈清大「工業化學系」在多年後,又改名為「化學工程系」的覆轍。
- 為何要學生物資訊? (回目錄)
「學技術」是許多投考碩士班的同學對研究所一個錯誤印象。基因選殖的技術曾是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艱深技術,可是現在卻像做菜有食譜可查那樣簡單。同樣的,生物資訊技巧的應用,也終將變得像做電泳那樣普遍。在資訊領域技術的改進非常快速,若不是現在要用,學了後很容易落伍。重要的是瞭解如何找到資訊存放的位置,與如何應用這些生物資訊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換言之,它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是蠻幹。誰能掌握住這個原則,就將在科學研究上佔有先機。
- 為何要報考陽明大學? (回目錄)
陽明大學在 1999 年提出兩項追求卓越計畫,兩案均獲全案通過。其中一案為「邁向二十一世紀---以基因體為基礎的生物醫學研究」,顯示基因體學為本校發展重點。1999 年
12 月 29 日 日榮陽團隊已發表
45
萬鹼基對之序列,並在 2000
年 5 月 8 日完成千萬鹼基對之定序。序列分析乃基因體研究之驅動力。為配合定序,YMGC
的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已具有分析註解基因體序列的實戰經驗,也因此而建立了許多應用序列資訊解決生物學問題所需要的工具。自
1997
年起,陽明的老師每年均在國家高速電腦中心或國家衛生院開設一次以上的生物資訊訓練課程,更將上課內容整理成中文網頁以推動國內生物資訊的發展。陽明的生物資訊中心也在有系統地與其他領域合作,合力解決生物醫學上的問題。換言之,陽明大學具有全國最適合學習生物資訊學的環境,歡迎喜歡邏輯思考,希望突破自我的同學報考。
- 要考生物資訊學程,該報考哪一研究所?
(回目錄)
目前有四個研究所,即生化所、遺傳所、醫學生物技術所、衛生資訊研究所參與此學程,有興趣進入生物資訊學程之同學應報考各研究所,其中如生化所與衛生資訊研究所之丙組,另遺傳所、醫學生物技術所均稱為「乙組」。考試科目請參閱「報考方式」。
- 學生物資訊要有好的資訊學背景嗎?
(回目錄)
好的資訊學背景固然對學習生物資訊學有相當的幫助,但並不是絕對的必要。一個只懂資訊而不懂生物的人,可能會寫出許多對研究生物學問題沒有用的程式。現在的工具越來越好學,越來越好用,即使是具生物學背景的人,亦可在短時間內學會做資訊生物學所需的各種資訊技術。換言之,只要稍有寫作程式(例如Basic)的經驗,即可報考生物資訊學程。
- 學生物資訊需要甚麼生物學知識? (回目錄)
生物學的基礎越好,就越清楚怎樣的工具或資料庫值得開發,換言之,也就越有創造力。就碩士班的層次而言,若能對「基因體學」有相當的瞭解,可以看得懂文獻,聽得懂新的觀念,就能充分地應用資訊學的技巧解決生物、醫學上的問題。在
2000
年開設生物資訊學中,將對基因體學有較深入之介紹。此外「基因體分析技術」亦就技術層次做探討。
- 學生物資訊要做實驗嗎? (回目錄)
生物資訊的研究強調的是它能指導一般在實驗室中做的實驗(「濕的實驗」),或開發出一新的方法。可是只有預測而沒有「濕的實驗」之驗證,總會給人美中不足的感覺。雖然本學程不會要求同學一定要有「濕的實驗」,但能與人合作或自行利用「濕的實驗」去驗證你的預測,將能顯著地增加論文的品質。陽明的生物醫學領域很強,因此學程中的同學可以透過參觀實驗室、專題討論、甚至實作等方式去瞭解數據是怎麼產生的,這樣才會知道數據中可能有怎樣的錯誤,而謹慎地去解釋這些數據。
- 學生物資訊有出路嗎? (回目錄)
在著名的 Science 與 Nature
期刊後有許多徵人啟事,只需翻閱此部份即可瞭解市場的需求。目前國外非常需要生物資訊的人才,但國內的腳步較慢,所以預期在未來數年內才會有需求。
- 如何選指導老師? (回目錄)
學生可以在選本科系所或其他科系所參與生物資訊學學程的老師之一為指導教授,負責該生的學業與論文研究。每一位老師原則上每年限收兩位新生。
指導教授如果是其他科系所的老師,此指導教授應該與學生商量,再選一位本科系所的老師作為「共同指導教授」,協助學生在本科系所的學業及事務。此外,「共同指導教授」亦可進一步在技術上或題材上參與論文研究之指導,因此也是選擇上的重要考量。「共同指導教授」不一定是參與本學程的老師。即使「指導教授」是本科系所的老師,基於研究方向的考量,亦可以選一位「共同指導教授」。
新生入學報到,經過到本學程中的各老師研究室的輪習之後,與老師商談,達到共識,在學程的規章下選定老師。未能達到共識者,由學程中指定的老師或委員會協調之。執行時間表與辦法細節另訂之。(附件:同意書下載)
- 如何解決交通問題? (回目錄)
參閱到生化所、遺傳所、醫學生物技術所、衛生資訊研究所之方法
(搭乘捷運,再換區間巴士可能是最佳路徑)。
- 參觀本校生物資訊學程各實驗室的方式?(回目錄)
本學程目前並沒有參觀辦法,許多同學在試前來電希望能先瞭解本學程並與某些老師交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由地與學程中的各老師聯絡,看看該老師是否有空讓你來參觀實驗室。
可是在確定為本學程之研究生後,本學程會在開學前,舉辦新生說明會,說明學程修業辦法、選擇指導教授辦法、並安排研究生到本學程中的各老師研究室輪習,其他相關本校生物資訊中心訊息課程,請參考相關網頁。
- 生物資訊學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會議?(回目錄)
國內:MIST,生物資訊學會年會,國衛院生統與生資組,演講與研討會
國外:PSB,
RECOM, ISMB,
GIW, Post-Genome Knowledge Discovery 2002
|